数字人文视域下阮玲玉的角色扮演与评价指标设置
数字人文视域下阮玲玉的角色扮演与评价指标设置

数字人文视域下阮玲玉的角色扮演与评价指标设置


标题: 数字人文视域下阮玲玉的角色扮演与评价指标设置


作者: 刘璐


第一作者: 刘璐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


期刊: 电影评介


发表日期: 2022-01-30


论文摘要: <正>从20世纪40年代意大利神学家罗伯特·布萨(RobertoBusa)利用计算机研究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ThomasAquinas)的作品开始,生成了对托马斯·阿奎那作品风格的分析,开启了人文计算的研究方法,词汇索引从此成为人文计算的基础。到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与人文科学》杂志诞生,人文计算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而人文计算到数字人文概念的转变,源自2004年《数字人文指南》的出版[1]以及2006年美国人文学科国家基金成立数字人文组织,并于2008年改名为数字人文办公室。2009年王晓光《“数字人文”的产生、发展与前沿》一文首次将“数字人文”引入中国,从此,数字人文(DigitalHumanities)


DOI阅读链接: 10.16583/j.cnki.52-1014/j.2022.02.001






提示:本站使用最低限度cookies来确保基础功能实现。 View more
同意
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