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七言诗特殊句式探考
白居易七言诗特殊句式探考

白居易七言诗特殊句式探考


摘 要:通过调查白居易七言诗在句式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化,文章总结出一系列违反七言句通常节奏的类型,有使用多字词、两字组合、后四字介宾结构、第五字使用助词或连词结构造成的主要节点变化(打破四三节奏句式),还有位于上四字之内的一三式、三一式、一二一式的次要节点变化。从杜甫到白居易,七言句式处在丰富发展的过程中,白居易对此有颇多贡献。

关键词:白居易 七言诗 特殊句式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说:“五字句以上二下三为脉,七字句以上四下三为脉,其恒也。有变五字句上三下二者,如元微之‘庾公楼怅望,巴子国生涯’,孟郊‘藏千寻布水,出十八高僧’之类;变七字句上三下四者,若韩退之‘落以斧引以墨徽’,又‘虽欲悔舌不可扪’之类,皆蹇吃不足多学。”[1]

实际上,早期五言诗造语质拙,如《古诗十九首》有“出郭门直视”,《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有“恐此事非奇”“寻遣丞请还”,就已经有不合于上二下三的句式。七言诗在唐以前创作数量有限,学者所追溯的变格最早至韩愈。不过,相比于五言诗,节点变化在七言诗中带来的效果更引人注目,到宋代已有“折句”“折腰句”之称。[2]七言诗提供的句式变化的可能性也更多一些。白居易七言诗中的特殊句式,与其五言诗情况类似,很大一部分都与节点的变动有关。只是前人对此句式的调查尚不够全面,也很少涉及白居易诗作。[3]

七言诗以上四下三为基本格式,因此四五字之间是其主要节点。在白居易七言诗中,由这一主要节点的移动带来了多种句式变化,不仅限于“上三下四”一种形式。

1使用多字词

导致上四下三节点发生变动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节点位置上使用三字或三字以上的多字词,包括数量词,名词附加方位词、时间词等形式。例如:

尔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七德舞》0123)[4]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上阳白发人》0129)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红线毯》0151)

愿赐东西府御史,愿颁左右台起居。(《紫毫笔》0164)

西自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隋堤柳》0165)

王夫子,送君为一尉,东南三千五百里。(《王夫子》0578)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琵琶引》0599)

*莫悲金谷园中月,莫叹天津桥上春。[5](《和友人洛中春感》0620)

*帆开青草湖中去,衣湿黄梅雨里行。(《送客之湖南》0943)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1000)

*欲问参同契中事,更期何日得从容。(《寻郭道士不遇》1013)

*何处琵琶弦似语,谁家呙堕髻如云。(《寄微之》1056)

*闻君泽畔伤春草,忆在天门街里时。(《江边草》1127)

*第三松树非华表,那得辽东鹤下来。(《吴七郎中山人待制班中偶赠绝句》1202)

*肠断青天望明月,别来三十六回圆。(《三年别》1198)

*且向钱塘湖上去,冷吟闲醉二三年。(《舟中晚起》1319)

*偷将虚白堂前鹤,失却樟亭驿后梅。(《花楼望雪命宴赋诗》1335)

*瞿昙弟子君知否,恐是天魔女化身。(《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1349)

*暗诵黄庭经在口,闲携青竹杖随身。(《独行》1350)

*挥鞭二十年前别,命驾三千里外来。(《醉中酬殷协律》1361)

*一种钱塘江畔女,著红骑马是何人。(《代卖薪女赠诸妓》1375)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早兴》1393)

*慢牵好向湖心去,恰似菱花镜上行。(《湖上招客送春泛舟》1395)一年三百六十日,花能几日供攀折。(《和雨中花》1472)

*归来虚白堂中梦,合眼先应到越州。(《答微之上船后留别》1516)

*去我三千六百里,得君二十五篇诗。(《张十八员外以新诗二十五首见寄》1520)

*秋思冬愁春怅望,大都不称意时多。(《急乐世辞》1552)

*料君即却归朝去,不见银泥衫故时。(《看常州柘枝赠贾使君》1562)

*若不九重中掌事,即须千里外抛身。(《岁暮寄微之三首》1655)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正月三日闲行》1657)

*朝从思益峰游后,晚到楞伽寺歇时。(《自思益寺次楞伽寺作》1690)

*何似府寮京令外,别教三十六峰迎。(《送河南尹冯学士赴任》1828)

*君知天地中宽窄,雕鹗鸾凰各自飞。(《对酒五首》1876)

*伴我绿槐阴下歇,向君红旆影前行。(《陕府王大夫相迎偶赠》1920)

*君乞曹州刺史替,我抛刑部侍郎归。(《答崔十八见寄》1923)

*归来未及问生涯,先问江南物在耶。(《问江南物》1926)

*犹被分司官系绊,送君不得过甘泉。(《酬别微之》2010)

*不思朱雀街东鼓,不忆青龙寺后钟。(《新雪二首》2046)

*为问魏王堤岸下,何如同德寺门前。(《水堂醉卧问杜三十一》2080)

毛诗三百篇后得,文选六十卷中无。(《偶以拙诗数首寄呈裴侍郎》2197)

*静逢竺寺猿偷橘,闲看苏家女采莲。(《送姚杭州赴任因思旧游二首》2344)

*遥见人家花便入,不论贵贱与亲疏。(《又题一绝》2390)

*君到嵩阳吟此句,与教三十六峰知。(《送嵩客》2562)

*路傍凡草荣遭遇,曾得七香车辗来。(《石上苔》2622)

*世间老苦人何限,不放君闲奈我何。(《心重答身》2628)

*莫言杨柳枝空老,直至樱桃树已枯。(《宴后题府中水堂赠卢尹中丞》2697)

*为报江山风月知,至今白使君犹在。(《送王卿使君赴任苏州》2720)

明显可见,由于使用这些三字或三字以上词语,无法在原来的诗句节点上读断,节点不能不后移。如果该词语组合一直延长到句末(“去我三千六百里”“朝从思益峰游后”),则很难找到明显的节点。在这种情况下,节点可以视为被覆盖了。其中有很多例句,同时还涉及跨字节结构:由于多字词延伸到后三字,所以跨了两个字节。

其中有些专名或词组,是有领属或其他关系的定中式,如“思益峰”“楞伽寺”“曹州刺史”“刑部侍郎”。词组内的衔接点也恰好在诗句节点上,因此节点似乎没有移动。与之类似,一些数量词形式(“一千三百里”“三百六十日”)似乎也可在节点上读断。但对照处在同一位置上的其他三字词,如“分司官”“天魔女”“琵琶弦”“白使君”,数量词如“三十六峰”“四五百回”等,节点是明显后移的。有些词组本来就是临时组合,如“开门鼓”“人家花”,但点断后句子都无法成立。由此来看,这些三字和三字以上词组仍应视为一个完整单位,当它们占据此位置时,诗句节点可以视为被覆盖或弱化。前人在讨论“上三下四”变化
时,大多忽略了以上这些句式。除了因为节点覆盖不如节点移动感觉明显外,也因为这些变化格式往往并非“上三”,而是仍保留了二三字之间的次要节点,可以笼统地归入“上二”,次要节点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替代被覆盖的主要节点的作用。

当然,三字词或三字结构大多是可以析分的。在可析分的情况下,有些句子也可以被分析为话题句或分句关系。例如:

*紫垣南北┆厅曾对,沧海东西┆郡又邻。(《岁暮寄微之三首》1655)

*终身胶漆┆心应在,半路云泥┆迹不同。(《庐山草堂夜雨独宿》1072)

*不知灵药┆根成狗,怪得时闻吠夜声。(《和郭使君题枸杞》1722)

*烟吐白龙┆头宛转,扇开青雉┆尾参差。(《和集贤刘学士早朝作》1817)

*始觉琵琶┆弦莽卤,方知吉了┆舌参差。(《双鹦鹉》1833)

*每到集贤┆坊北过,不曾一度不低眉。(《过裴令公宅二绝句》2634)

*若道归仁┆滩更好,主人何故别三年。(《赠思黯》2646)

根据对诗句的不同分析,这些词语在节点处或可读断或可不断。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诗句可以被视为句式变动的模糊形式。

2使用两字组合

汉语双音词和两字词组的组合形式,包括并列、定中、状中、动宾、动补、主谓式,以及不成词的介宾式。两字组合在句中须首先结合,如果恰好在诗句节点上使用两字组合,同样会迫使节点移动。白居易七言诗中也有不少这种例子。

a.定中式

*争得遣君诗不苦,黄河岸上白头人。(《别陕州王司马》1921)

*百岁无多时壮健,一春能几日晴明。(《对酒五首》1879)

b.状中式

劝君且强笑一面,劝君复强饮一杯。(《短歌行》0575)

*自入台来见面稀,班中遥得揖容辉。(《曲江夜归闻元八见访》0847)

*何处更能分道路,此时兼不认池台。(《花楼望雪命宴赋诗》1335)

*欲送残春招酒伴,客中谁最有风情。(《湖上招客送春泛舟》1395)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霓裳羽衣歌》1406)

*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答客问杭州》1627)

*自觉欢情随日减,苏州心不及杭州。(《岁暮寄微之三首》1653)

*可惜当时好风景,吴王应不解吟诗。(《重答和刘和州》1670)

*多种少栽皆有意,大都少校不如多。(《问移竹》1967)

*村人都不知时事,犹自呼为处士庄。(《过温尚书旧庄》1992)

*不准拟身年六十,上山仍未要人扶。(《不准拟二首》2067)

*岂料汝先为异物,常忧吾不见成人。(《哭崔儿》2071)

*所嗟非独君如此,自古才难共命争。(《和梦得》2220)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2523)

*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别柳枝》2565)

*从此始堪为弟子,竺乾师事古先生。(《斋戒》2577)

*一月三回寒食会,春光应不负今年。(《赠举之仆射》2630)

*君年殊未及悬车,未合将闲逐老夫。(《杨六尚书频寄新诗》2641)

c.动宾式

*不用更教诗过好,折君官职是声名。(《赠杨秘书巨源》0841)

*闷发每吟诗引兴,兴来兼著酒开颜。(《自咏》1391)

欲散重拈花细看,争知明日无风雨。(《花前叹》1413)

*瀛女偷乘凤去时,洞中潜歇弄琼枝。(《酬严给事》1790)

*对此欲留君便宿,诗情酒分合相亲。(《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兼酬所赠》1980)

*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感兴二首》2302)

*园荒唯有薪堪采,门冷兼无雀可罗。(《与梦得偶同到敦诗宅感而题壁》2446)

*头风若见诗应愈,齿折仍夸啸不妨。(《就暖偶酌戏诸诗酒旧侣》2566)

*厨冷难留乌止屋,门闲可与雀张罗。(《酬梦得贫居咏怀见赠》2571)

*从我到君十一尹,相看自置府来无。(《宴后题府中水堂赠卢尹中丞》2697)

d.动补式:

墓中下涸二重泉,当时自以为深固。(《草茫茫》0166)

*应似东宫白赞善,被人还唤作朝官。(《白牡丹》0844)

*自知清冷似冬凌,每被人呼作律僧。(《醉后戏题》1138)

*羡君犹梦见兄弟,我到天明睡亦无。(《赴杭州重宿棣华驿》1306)

*暂来不宿归州去,应被山呼作俗人。(《予以长庆二年冬十月到杭州》1378)

*不独年催身亦变,校书郎变作尚书。(《和微之任校书郎日过三乡》2048)

*言者不知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读老子》2298)

*初时被目为迂叟,近日蒙呼作隐人。(《迂叟》2442)

*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雪夜小饮赠梦得》2711)

*世间尽不关吾事,天下无亲于我身。(《读道德经》2792)

e.介宾式

仍恐儿孙忘使君,生男多以阳为字。(《道州民》0137)

太宗常以人为镜,鉴古鉴今不鉴容。(《百炼镜》0144)

*贫友远劳君寄附,病妻亲为我裁缝。(《元九以绿丝布白轻褣见寄》1005)

*此时独与君为伴,马上青袍唯两人。(《朝回和元少尹绝句》1213)

*昏昏老与病相和,感物思君叹复歌。(《早春忆微之》1535)

*夜栖少共鸡争树,晓浴先饶凤占池。(《送鹤与裴相临别赠诗》1826)

公心不以贵隔我,我散唯将闲伴公。(《和裴令公一日日一年年杂言见赠》2286)

*吾师道与佛相应,念念无为法法能。(《赠草堂宗密上人》2221)

*其余便被春收拾,不作闲游即醉眠。(《白发》2543)

*厨冷难留乌止屋,门闲可与雀张罗。(《酬梦得贫居咏怀见赠》2571)

*眼昏久被书料理,肺渴多因酒损伤。(《对镜偶吟赠张道士抱元》2580)

*多中更被愁牵引,少处兼遭病折磨。(《春晚咏怀赠皇甫朗之》2591)

介宾式通常用来修饰其后的动词结构,以上例句中还包括“以……为……”结构、表被动的被字句等。动宾式在四五字位置上要么修饰其后主要动词,要么接另一分句,也有的作定语,或本身为兼语成分。其他两字组合也大多被嵌入上一级结构中。因此在这些句式中,节点可能移动到不同位置。在打破上四下三格式后,除了有一部分变成上三下四式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变换为其他形式。有些句子甚至找不出明显的节点,如“对此欲留君便宿”“世间自取苦人多”“相看自置府来无”“吾师道与佛相应”。它们只是在被写入七言句时勉强获得了诗句形式,而七言句原有的字节和节点同时也被废除或覆盖了。其中还有几例,可以被视为二三二式:

*昏昏┆老与病┆相和,感物思君叹复歌。(《早春忆微之》1535)
*百岁┆无多时┆壮健,一春┆能几日┆晴明。(《对酒五首》1879)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2523)
*眼昏┆久被书┆料理,肺渴┆多因酒┆损伤。(《对镜偶吟赠张道士抱元》2580)
此外,还有不属于以上两字组合形式,用中间三字作状语或宾语的例子:
*莫嗟┆一日日┆催人,且贵┆一年年┆入手。(《苏州李中丞以元日郡斋感怀诗寄微之及予》1528)
*遇酒逢花还且醉,若论┆惆怅事┆何穷。(《曲江有感》1780)

同样具有二三二的格式。这样,以语义为支撑,这些诗句开始形成新的节点。它们不理会七言诗的原有字节,其语义结构与原有诗歌字节分划不合,当然也就不再继续支持这种字节结构和诗歌韵律。其中上下句结构一致的几例,节奏改变的效果尤为明显。如果再重复几联,扩展至全篇,大概就会在七言诗中形成一种新的节奏。不过,汉语单字本来多可独立,除联绵词和某些专有名词外,很少有完全不能析分的。因此,以上其他各种句式也都能够以某种方式读出一定的节奏感,并栖身于保持固有节奏的七言诗整篇之中。

3后四字介宾结构

这是一种比较明显的上三下四句式。七言动补句的补语原来一般在后三字,有时也使用介词。如果用介词引入后三字作补语,则介词与其前单音动词结合紧密,不改变上四下三结构(“将军屯在轮台北”)。以下句子有所不同:上三是动宾结构,后四字使用介宾结构作补语;或者上三是名词作主语,下四是三字介宾结构接动词、形容词:

*已收身┆向园林下,犹寄名┆于禄仕间。(《洛下闲居寄山南令狐相公》2443)

*学调气┆从衰中健,不用心┆来闹处闲。(《咏怀寄皇甫朗之》2521)

*已将心┆出浮云外,犹寄形┆于逆旅中。(《老病幽独偶吟所怀》2607)

*久寄形┆于朱紫内,渐抽身┆入蕙荷中。(《偶吟》2710)

*近有人┆从海上回,海山深处见楼台。(《客有说》2745)

*不分气┆从歌里发,无明心┆向酒中生。(《元和十二年淮寇未平诏停岁仗》0954)

*唯留花┆向楼前著,故故抛愁与后人。(《题东楼前李使君所种樱桃花》1152)新戒珠┆从衣里得,初心莲┆向火中生。(《吹笙内人出家》外007)

第二例下句“来”字属下,上下句均应分析为分句关系,是又一变例。

4助词、连词结构

这种情况是在第五字使用助词、连词,所连接的前后部分构成句子的同一成分。这样,原来的节点就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杜甫七律中有:

独立缥缈之飞楼。(《白帝城最高楼》)

古体中有:

貌得山僧及童子。(《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白居易七言诗中这种句式的使用频次大幅增加,古体、近体中都有,《新乐府》组诗中尤为常见:

一从胡曲相参错,不辨兴衰与哀乐。(《法曲歌》0124)

介公酅公为国宾,周武隋文之子孙。(《二王后》0125)

古人有言天下者,非是一人之天下。(《二王后》0125)

备威仪,助郊祭,高祖太宗之遗制。(《二王后》0125)

惯听梨园歌管声,不识旗枪与弓箭。(《新丰折臂翁》0131)

始自两河及三辅,荐食如蚕飞似雨。(《捕蝗》0134)

德宗按图自定计,非关将略与庙谋。(《城盐州》0136)

愿为颜氏段氏碑,雕镂太尉与太师。(《青石》0145)

左右欢呼何翕习,皆尊德广之所及。(《骠国乐》0147)

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牡丹芳》0150)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缭绫》0153)

合阙将军呼万岁,捧授金银与缣彩。(《阴山道》0156)

盐商妇,多金帛,不事田农与蚕绩。(《盐商妇》0160)

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黑潭龙》0168)

厉王胡亥之末年,群臣有利君无利。(《采诗官》0172)

未如生别之为难,苦在心兮酸在肝。(《生离别》0576)

命苟未来且求食,官无高卑及远迩。(《王夫子》0578)

二贾二张与余弟,驱车逦迤来相继。(《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0581)

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潜别离》0596)

岂无山歌与村笛,欧哑嘲哳难为听。(《琵琶引》0597)

因命染人与针女,先制两裘赠二君。(《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0602)

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醉歌》0603)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放言五首》0889)

*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种桃杏》1112)

*但道吾庐心便足,敢辞湫隘与嚣尘。(《卜居》1221)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立秋日登乐游园》1234)

*莫怪殷勤醉相忆,曾陪西省与南宫。(《钱湖州以箬下酒李苏州以五酘酒相次寄到》1334)

自量气力与心情,三五年间犹得在。(《就花枝》1436)

请看韦孔与钱崔,半月之间四人死。(《和自劝二首》1471)

*一生休戚与穷通,处处相随事事同。(《醉封诗筒寄微之》1526)

*已留旧政布中和,又付新词与艳歌。(《闻歌妓唱严郎中诗》1550)

*当家美事堆身上,何啻林宗与细侯。(《赠楚州郭使君》1721)

*谁引相公开口笑,不逢白监与刘郎。(《早春同刘郎中寄宣武令狐相公》1756)

*何事同生壬子岁,老于崔相及刘郎。(《花前有感兼呈崔相公刘郎中》1782)

*不见山苗与林叶,迎春先绿亦先枯。(《代梦得吟》1811)

*为忆娃宫与虎丘,玩君新作不能休。(《重答汝州李六使君》1837)

*身心安处为吾土,岂限长安与洛阳。(《吾土》2060)

*借问江湖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浪淘沙词六首》2295)

*诗酒放狂犹得在,莫欺白叟与刘君。(《同梦得酬牛相公》2470)

*荣枯忧喜与彭殇,都似人间戏一场。(《老病相仍以诗自解》2586)

*料得此身终老处,只应林下与滩头。(《池畔逐凉》2734)

*可惜风情与心力,五年抛掷在黔中。(《寄黔州马常侍》2778)

也有的连词在第四字:

*木雁一篇须记取,致身才与不才间。(《偶作》2469)

以上用与、及等连词连接的应为名词成分。如果是动宾、主谓等结构,则使用“复”“兼”等字:

*可惜济时心力在,放教临水复登山。(《春来频与李二十宾客郭外同游》2399)

*岂独爱民兼爱客,不唯能饮又能文。(《得杨湖州书颇夸抚民接宾》2533)

*渐恐耳聋兼眼暗,听泉看石不分明。(《老题石泉》2719)

5.五二式

句子的前五字是一个完整结构,充当某一句子成分。杜甫七律中有一例“者”字结构作主语:

杖藜叹世者谁子。(《白帝城最高楼》)

白居易诗中的变化更多一些:

a.前五字主语

第一第二弦索索,秋风拂松疏韵落;第三第四弦泠泠,夜鹤忆子笼中鸣。(《五弦弹》0139)

蛮子导从者谁何,摩娑俗羽双隈伽。(《蛮子朝》0140)

*净名居士经三卷,荣启先生琴一张。(《东院》1325)

*不知明日休官后,逐我东山去是谁。(《醉戏诸妓》1544)

*龙门翠黛眉相对,伊水黄金线一条。(《五凤楼晚望》1899)

*世间认得身人少,今我虽愚亦庶几。(《履道西门二首》2709)

第二例上下句也可在第四字后点断,分析为话题句。第三例下句是从句作主语。第四例两句也可分析为话题句,以前两字为话题,全句也可归入二五式或二三二式。最后一例上句是从句作话题,“身”即自身。后两字主谓结构作述题,全句意为世间能够认识自身的人很少。

b.前四字主语第五字谓语

这样前五字构成主谓结构,后两字可能是另一分句或其他成分: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浔阳春三首》1014)

*绿醅新酎尝初醉,黄纸除书到不知。(《早饮醉中除河南尹敕到》2063)

*尚平婚嫁了无累,冯翊符章封却还。(《咏怀》2378)

c.前五字是分句

后两字是另一分句:

*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寒食江畔》0959)

*邹生枚叟非无兴,唯待梁王召即来。(《酬令公雪中见赠》2440)

除五二式外,还有一些句子可归入六一式。如前引两字结构中:

*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感兴二首》2302)

“世间认得身人少”句,也可分析为六一式。均为主谓结构,“世间”可分析为状语。前引多字词部分还有: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上阳白发人》0129)

*曾于太白峰前往,数到仙游寺里来。(《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0711)

*昔为白面书郎去,今作苍须赞善来。(《重过秘书旧房因题长句》0811)

则前六字是状语,修饰其后动词。

七言诗除了由四五字之间的主要节点形成“上四下三”格式外,还有一个二三字之间的次要节点,将上四切分为二二。不过,这个节点一向允许有各种变化,除二二之外,还有三一、一三、一二一等形式。白居易七言诗也利用了这些变化形式。

1三一式

前四字采用三一式,是二二之外最常见的一种变化,全句因此成为三一三式。不过,三一三中还包含各种不同形式。

a.主动宾式

在三一三式中最常见。如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白居易七言诗中这种句式很多:

清平官持赤藤杖,大军将系金呿嗟。(《蛮子朝》0140)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牡丹芳》0150)

把花掩泪无人见,绿芜墙绕青苔院。(《陵园妾》0159)

九华帐深夜悄悄,反魂香降夫人魂。(《李夫人》0158)

*香积筵承紫泥诏,昭阳歌唱碧云词。(《广宣上人以应制诗见示》0810)

*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致宴》0877)

*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赠江客》1063)

*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九日题涂溪》1121)

*桑落气薰珠翠暖,柘枝声引管弦高。(《房家夜宴喜雪戏赠主人》1165)

*从此浔阳风月夜,崔公楼替庾公楼。(《题崔使君新楼》1053)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紫薇花》1219)

*黄麻敕胜长生箓,白纻词嫌内景篇。(《见于给事暇日上直寄南省诸郎官诗因以戏赠》1225)

*紫粉笔含尖火焰,红燕脂染小莲花。(《题灵隐寺红辛夷花》1343)

*长洲草接松江岸,曲水花连镜湖口。(《苏州李中丞以元日郡斋感怀诗寄微之及予》1528)

*越调管吹留客曲,吴吟诗送暖寒杯。(《戏和贾常州醉中二绝句》1652)

*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1663)

*槐花雨润新秋地,桐叶风翻欲夜天。(《秘省后厅》1731)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登观音台望城》1737)

*篇数虽同光价异,十鱼目换十骊珠。(《昨以拙诗十首寄西川杜相公》1835)

*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僧院花》1881)

*大红旆引碧幢旌,新拜将军指点行。(《送徐州高仆射赴镇》1890)

*宿客不来嫌冷落,一樽酒对一张琴。(《期宿客不至》1966)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重阳席上赋白菊》1968)

*杨柳花飘新白雪,樱桃子缀小红珠。(《酬舒三员外见赠长句》2211)

*舂谷鸟啼桃李院,络丝虫怨凤凰楼。(《同诸客题于家公主旧宅》2244)

*何似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杨柳枝词八首》2285)

*珠颗泪沾金捍拨,红妆弟子不胜情。(《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2321)

*烦虑渐销虚白长,一年心胜一年心。(《老来生计》2394)

*上客新从左辅回,高阳兴助洛阳才。(《喜梦得自冯翊归洛》2428)

*帝城花笑长斋客,二十年来负早春。(《早春持斋答皇甫十见赠》2494)

*背壁灯残经宿焰,开箱衣带隔年香。(《早夏晓兴赠梦得》2506)

*白𬞟洲上春传语,柳使君输杨使君。(《得杨湖州书颇夸抚民接宾》2533)

*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避网罗。(《洞中蝙蝠》2625)

*无情水任方圆器,不系舟随去住风。(《偶吟》2710)

*张道士输白道士,一杯沆瀣便逍遥。(《病中数会张道士见讥以此答之》2713)

*野枣花含新蜜气,山禽语带破袍声。(《歇马重吟》外015)

也可能第四字是副词或连词,动宾成分在后三字:

*得水鱼还动鳞鬣,乘轩鹤亦长精神。(《初加朝散大夫又转上柱国》1232)

*欲界凡夫何足道,四禅天始免风灾。(《答闲上人来问因何风疾》2556)

有的句子首三字还包含了其他成分:

*假使明朝深一尺,亦无人到兔园中。(《过裴令公宅二绝句》2635)

除首字用连词外,“无人到”应分析为兼语句。

七言诗主谓句中,主语以两字和四字为多。诗人可能有意要突破这一点,所以使用了比较多的三字主语。除此之外,这种三一三句式还有当句为对的效果。以上例句中有不少颇能显示诗人匠心,如“黄金蕊”对“红玉房”,“绿芜墙”对“青苔院”,“白头翁”对“少年场”等。除了形成对偶外,诗人还会有意在前三、后三中安排某部分重复,如“十鱼目”与“十骊珠”,“紫薇花”与“紫微郎”,“柳使君”与“杨使君”,“张道士”与“白道士”,乃至全部重复:“一年心胜一年心。”这些设计都使得这种句式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

b.主动补式

即后三字是补语。杜甫七律有:

献纳司存雨露边。(《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

渔人网集澄潭下。(《野老》)

白居易七言诗有:

披香殿广十丈余,红线织成可殿铺。(《红线毯》0151)

官满更归何处去,香炉峰在宅门前。(《寄李相公崔侍郎钱舍人》0947)

*青衫脱早差三日,白发生迟校九年。(《酬元郎中同制加朝散大夫书怀见赠》1228)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1354)

*回首却归朝市去,一稊米落太仓中。(《登灵应台北望》1738)

*千首诗堆青玉案,十分酒写白金盂。(《问少年》2320)

*琵琶师在九重城,忽得书来喜且惊。(《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2321)

*红叶树飘风起后,白须人立月明中。(《杪秋独夜》2530)

第三例是一个变例,三四字本身是动补结构,再接补语。也可以将首三字分析为主谓结构作话题。

也可能前四字是三一结构的主语,补语是后两字:

*巫女庙花红似粉,昭君村柳翠于眉。(《题峡中石上》1101)

c.状中式

即前三字作状语,第四字是动词:

一日日知添老病,一年年觉惜重阳。(《九日宴集醉题郡楼兼呈周殷二判官》1404)

*一年年觉此身衰,一日日知前事非。(《将归渭村先寄舍弟》2376)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雪夜小饮赠梦得》2711)

另外还有一种常见形式,前四字是三一结构词组作状语,其中四通常是时间、处所词:

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为儿。(《胡旋女》0130)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长恨歌》0593)

*三声猿后垂乡泪,一叶舟中载病身。(《舟夜赠内》0837)

*柳初变后条犹重,花未开前枝已稠。(《认春戏呈冯少尹李郎中陈主簿》2808)

用例极多,也有一些变例,如前三也可以是主谓结构短语。此不尽列。

d.中心语句

前四字为三一结构,可以是专有名词加方位处所词,修饰后三字中心语。杜甫七律有:

第五桥东流恨水,皇陂岸北结愁亭。(《题郑十八著作主人》)

白居易七言诗中有:

*愁见舟行风又起,白头浪里白头人。(《临江送夏瞻》0692)

*百牢关外夜行客,三殿角头宵直人。(《夜深行》0762)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望驿台》0763)

*回看深浦停舟处,芦荻花中一点灯。(《浦中夜泊》0876)

*天台岭上凌霜树,司马厅前委地丛。(《厅前桂》0948)

*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板桥路》1281)

*黄梅县边黄梅雨,白头浪里白头翁。(《九江北岸遇风雨》1318)

*他生莫忘今朝会,虚白亭中法乐时。(《内道场永欢上人就郡见访》1383)

欧冶子死千年后,精灵暗授张鸦九。(《鸦九剑》0171)

最后一例是主谓结构句子接时间词。也有表示时间的数量词修饰中心语:

*四十九年身老日,一百五夜月明天。(《寒食夜》1161)

还有由两个并列成分构成的:

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只应三度按。(《霓裳羽衣歌》1406)

*沧浪峡水子陵滩,路远江深欲去难。(《家园三绝》2391)

e.分句关系

分句可能是前三后四,第四字是动词,带宾语构成后一分句;也可能是前四后三,第四字是前三的谓语:

陴湖绿爱白鸥飞,濉水清怜红鲤肥。(《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0581)

*祥鳣降伴趋庭鲤,贺燕飞和出谷莺。(《和杨郎中贺杨仆射致仕后》1733)

太常部伎有等级,堂上者坐堂下立。(《立部伎》0127)

文帝却之不肯乘,千里马去汉道兴。穆王得之不为戒,八骏驹来周室坏。(《八骏图》0148)

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牡丹芳》0150)

新丰树老笼明月,长生殿暗锁黄昏。(《江南遇天宝乐叟》0579)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长恨歌》0593)

*荣枯事过都成梦,忧喜心忘便是禅。(《寄李相公崔侍郎钱舍人》0947)

*红蜡烛移桃叶起,紫罗衫动柘枝来。(《柘枝妓》1551)

*阖闾城碧铺秋草,乌鹊桥红带夕阳。(《登阊门闲望》1628)

*玳瑁床空收枕席,琵琶弦断倚屏帏。(《和杨师皋伤小姬英英》1910)

*婚嫁累轻何怕老,饥寒心惯不忧贫。(《戊申岁暮咏怀三首》1914)

*小青水动桃根起,嫩绿醅浮竹叶新。(《日高卧》2047)

*荣先生老何妨乐,楚接舆歌未必狂。(《吾土》2060)

*依仁台废悲风晚,履信池荒宿草春。(《自问》2240)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浪淘沙词六首》2292)

*韦荆南去留春服,王侍中来乞酒钱。(《偶吟》2363)

*金屑醅浓吴米酿,银泥衫稳越娃裁。(《刘苏州寄酿酒糯米》2369)

*碧毡帐暖梅花湿,红燎炉香竹叶春。(《洛下雪中频与刘李二宾客宴集》2488)

*兜率寺高宜望月,嘉陵江近好游春。(《寒食日寄杨东川》2501)

*别境客稀知不易,能诗人少咏应难。(《晚池泛舟遇景成咏赠吕处士》2604)

*诚知乐世声声乐,老病人听未免愁。(《乐世》2648)

*新酒客来方宴饮,旧堂主在重欢娱。(《宴后题府中水堂》2697)

第四字也可能是助词或连词:

*乖龙藏在牛领中,雷击龙来牛枉死。(《偶然二首》0986)

*纵有旧游君莫忆,尘心起即堕人间。(《冯阁老处见与严郎中酬和诗》1224)

*篮舁出即忘归舍,柴户昏犹未掩关。(《偶作》2469)

2.一三式

全句构成一三三式。凡上四下三格式中,首字可单独析分的,大多可归入一三三式。一既可以是名词性的,作主语或话题;也可以是动词、形容词,甚至介词、副词。杜甫七律有:

病从深酌道吾真。(《赤甲》)

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白居易七言诗有:

民到于今受其赐,欲说使君先下泪。(《道州民》0137)

毫虽轻,功甚重,管勒工名充岁贡。(《紫毫笔》0164)

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山石榴寄元九》0590)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长恨歌》0593)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引》0599)

*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送萧处士游黔南》1134)

鹦为能言长翦翅,龟缘难死久搘床。(《寄微之》1136)

*瓮揭闻时香酷烈,瓶封贮后味甘辛。(《咏家酝十韵》1873)

*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感兴二首》2301)

*虫全性命缘无毒,木尽天年为不材。(《闲卧有所思二首》2306)

以上例句首字是名词,其后的三三之间,或是状动关系,或是分句关系。

养无所用土非宜,每岁死伤十六七。(《阴山道》0157)

生不辞巢不别群,何苦声声啼到晓。(《山鹧鸪》0587)

*病不出门无限时,今朝强出与谁期。(《病起》1030)

*香连翠叶真堪画,红透青笼实可怜。(《重寄荔枝与杨使君》1125)

*转于文墨须留意,贵向烟霄早致身。(《喜敏中及第》1253)

*贫泥客路粘难出,愁锁乡心掣不开。(《醉别程秀才》2234)

*老自退闲非世弃,贫蒙强健是天怜。(《偶吟》2306)

*行无筋力寻山水,坐少精神听管弦。(《病后寒食》2585)

以上例句首字是动词、形容词,有些也可分析为用如名词。

*自笑形骸纡组绶,将何言语掌丝纶。(《登龙尾道南望忆庐山旧隐》1223)

*不饮一杯听一曲,将何安慰老心情。(《南园试小乐》1850)

以上首字是介词、副词。不过,在以上几类例句中,二三字之间往往仍可读断,形成一三三式的特殊性因此并不明显。倒是有前四字是一三结构的专有名词,只有归入一三三式一种可能:

*南龙兴寺春晴后,缓步徐吟绕四廊。(《南龙兴寺残雪》2093)

3.一二一式

在二三字位置上使用双音词或两字组合,即形成一二一式。其中又包括:

a.联绵词和双音词

*黄夹缬林寒有叶,碧琉璃水净无风。(《泛太湖书寄微之》1646)

*就荷叶上苞鱼鲊,当石渠中浸酒瓶。(《桥亭卯饮》2033)

*自去年来多事故,从今日去少交亲。(《对酒劝令公开春游宴》2445)

b.状中式

潭上架屋官立祠,龙不能神人神之。(《黑潭龙》0168)

*才应行到千峰里,只校来迟半日间。(《雨中赴刘十九二林之期》1047)

尚不能忧眼下身,因何更算人间事。(《答崔宾客晦叔十二月四日见寄》)1451)

生何足养嵇著论,途何足泣杨涟而。(《和酬郑侍御东阳春闷放怀》1469)

*鸟偷飞处衔将火,人争摘时踏破珠。(《吴樱桃》1674)

*夜长似岁欢宜尽,醉未如泥饮莫休。(《夜宴惜别》2058)

*官初罢后归来夜,天欲明前睡觉时。(《睡觉偶吟》2214)

*心未曾求过分事,身常少有不安时。(《自问此心呈诸老伴》2787)

c.动宾式

*移他到此须为主,不别花人莫使看。(《戏题卢秘书新移蔷薇》0864)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题岳阳楼》1098)

*从哭李来伤道气,自亡元后减诗情。(《予与故刑部李侍郎早结道友》1259)

*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行便当游。(《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1262)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早兴》1393)

*不教才展休明代,为罚诗争造化功。(《答刘和州》1617)

*唯憎小吏樽前报,道去衙时水五筒。(《偶饮》1641)

*但拂衣行莫回顾,的无官职趁人来。(《百日假满》1686)

*落花如雪鬓如霜,醉把花看益自伤。(《花前有感呈崔相公刘郎中》1782)

*虫声冬思苦于秋,不解愁人闻亦愁。(《冬夜闻虫》1832)

*更登楼望尤堪重,千万人家无一茎。(《和令狐相公新于郡内栽竹百竿》1836)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对酒五首》1877)

*未裹头前倾一盏,何如冲雪趁朝人。(《日高卧》2047)

*自请假来多少日,五旬光景似须臾。(《酬舒三员外见赠长句》2211)

*莫言罗带春无主,自置楼来属白家。(《宅西有流水》2465)

*未悟病时须去病,已知空后莫依空。(《送李滁州》2475)

*与君别有相知分,同置身于木雁间。(《咏怀寄皇甫朗之》2521)

*假使明朝深一尺,亦无人到兔园中。(《过裴令公宅二绝句》2635)

*自中风来三历闰,从悬车后几逢春。(《咏身》2790)

第六例上下两句都是兼语句。

d.动补式

无人惊处野禽下,新睡觉时幽草香。(《池上夜境》1502)

*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除夜寄微之》1527)

*亦应不得多年听,未教成时已白头。(《伊州》1785)

*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不出门》1946)

*假使如今不是梦,能长于梦几多时。(《疑梦二首》2057)

*君应怪我朝朝饮,不说向君君不知。(《家酿新熟每尝辄醉》2267)

*不知待得心期否,老校于君六七年。(《以诗代书酬慕巢尚书见寄》2726)

e.主谓式

*闻客病时惭体健,见人忙处觉身闲。(《偶作》2469)

f.介宾式

*愿将花赠天台女,留取刘郎到夜归。(《县南花下醉中留刘五》0636)

*不争荣耀任沉沦,日与时疏共道亲。(《闲意》1036)

*未容寄与微之去,已被人传到越州。(《写新诗寄微之》1707)

*谁道洛中多逸客,不将书唤不曾来。(《戏招诸客》2199)

*疑因星陨空中落,叹被泥埋涧底沉。(《问支琴石》2215)

*免将妾换惭来处,试使奴牵欲上时。(《公垂尚书以白马见寄》2545)

*眠随老减嫌长夜,体待阳舒望早春。(《岁暮病怀赠梦得》2569)

半与尔充衣食费,半与吾供酒肉钱。(《达哉乐天行》2693)

*君因风送入青云,我被人驱向鸭群。(《鹅赠鹤》2741)

*俸随日计钱盈贯,禄逐年支粟满囷。(《狂吟七言十四韵》2763)

以上第四字是时间方位处所词的,一般也可视为三一三式。首字是名词、代词的,也可视为一三三式。一二一式就整句言,可以被归入一三三式或三一三式。这是因为次要节点被两字组合覆盖后,有向前或向后移动两种可能,在语义分析和阅读感觉上也往往是两可的。

除以上各式之外,还有前四字是数量词形式的,同样对节点形成覆盖。如果是数量词三加名词(时间、方位)的形式,则亦可视为三一式:

更从赵璧艺成来,二十五弦不如五。(《五弦弹》0139)

四荒八极踏欲遍,三十二蹄无歇时。(《八骏图》0148)

二千里别谢交游,三十韵诗慰行役。(《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0581)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冬至宿杨梅馆》0691)

*三千里外卧江州,十五年前哭老刘。(《梦亡友刘太白同游章敬寺》1031)

*二三月里饶春睡,七八年来不早朝。(《喜与杨六侍郎同宿》2406)

除以上主要节点和次要节点上的句式变化外,白居易七言诗中还有两种比较常见的跨字节结构:一种是动词前的跨字节介宾结构,另一种是动词后的跨字节补语结构。有两个为人熟知的例子:

家在虾蟆陵下住。(《琵琶引》0599)

山在虚无缥缈间。(《长恨歌》0593)

其中的跨字节结构都跨越了不止一个字节,介词或动词所带宾语占了四字甚至五字。它们充分利用了七言诗的长度,方便诗人表情达意,同时读起来又十分自然流畅,可能是因为很接近自然语言的缘故。这种跨字节结构的内部节点与诗句原有节点重合,因此并没有造成节点的移动。但由于该结构须首先结合,具有整体性,所以对诗歌节奏也会产生某种影响。其中有些例句还使用了前面所说的多字词,因此会同时涉及节点变动问题。

另外,在杜甫七律中首先得到运用的各种形式的中心语句,在白居易七言诗中也大量出现,并有新的变化。以上仅涉及了其中一种情况。篇幅所限,将留待以后专文讨论。

Abstract: By investigating the innovations of stanzas in Bai Juyi’s seven-syllable poems, the article summarizes some types that violate the usual scansion of seven-word lines, including the major nodal changes caused by the use of multi-character words, two-character combinations, the prepositional structure of the last four characters, and the use of auxiliary or conjunctive structures in the fifth character (breaking the four-three scansion of lines), as well as the minor nodal changes of one-three type, three-one type, and one-two-one type located within the upper four characters. From Du Fu to Bai Juyi, the seven-word lines are in the process of enriching and developing, and Bai Juyi has contributed a lot to this.

Keywords: Bai Juyi; Seven-syllable Poems; Special Scansion

(编辑:严程)

[1]胡震亨:《唐音癸签》卷4,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26页。

[2]“俗谓之折句。”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36,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241页。韦居安:《梅涧诗话》卷上:“七言律诗有上三下四格,谓之折腰句。”引白居易《答客问杭州》诗“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参见丁福保编:《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545页。

[3]贺裳:《载酒园诗话》卷1,黄白山评:“折腰体法,本出唐人。”引“斑竹冈连山雨暗,枇杷门向楚天秋”“木奴花映桐庐县,青雀舟随白鹭涛”二例,应属三一三式。参见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237页。蒋绍愚在胡震亨所举例外,又补充项斯《送欧阳襄》、韩愈《送区弘》、刘禹锡《和乐天斋戒月满》、韩偓《安贫》各一例。参见蒋绍愚:《唐诗语言研究》,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年,第139页。

[4]以下引白居易诗,均据谢思炜:《白居易诗集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原诗题目较长者予以删节,并加注该书作品编号,不再另外出注。

[5]加*号表示近体,下同。

提示:本站使用最低限度cookies来确保基础功能实现。 View more
同意
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