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文
数字人文

现在是去除知识区域划分的时候了吗?

编者按: 数字人文与其所涉及的各个学科(如数据科学、信息科学等)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本刊关注的一个重点。这个当下的问题与历史密不可分,即大学学科体系在近现代时期的发展演变过程。本文作者克里夫·希斯金教授和威廉·华纳教授长期主持以纽约市为中心、横跨大西洋两岸的Re:Enlightenment学术研究项目。这是一个自2006年开启的、多个学科知名学者参与的、以启蒙运动与当下学科知识发展关系为中心议题的长期学术合作项目。

数字化时代的古典文献人才培养:以南开大学文学院为例

作者:冯大建 / 南开大学文学院 张昊苏 / 南开大学文学院 古典文学与文献   冯大建 / 南开大学文学院 张昊苏 / 南开大学文学院 摘 要:在“人工智能+新文科”视野下,亟需将数字化时代的新技术应用于古典文献人才的培养。在本科教学阶段应注重运用数字化、数据化手段帮助学生对古典文献建立更全面、多元的理解,培养其数字人文意识及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介绍笔者近期教学中的两类实际案例。一类是开发有助于古典文献人才培

数字人文视域的古典文学研究回顾

作者:毛建军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 古典文学与文献   毛建军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 摘 要:信息技术辅助古典文学研究已在文献计量分析、计算机辅助唐宋诗词研究、GIS技术与古典文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成熟的应用和实践。随着数字人文的快速发展,古籍数字人文平台也被广泛运用到古典文学研究之中。古籍数字人文平台利用文本挖掘、社会网络分析、数据可视化、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等功能

古籍文献中纪时实体信息的提取方法及实现研究

作者: 陈逸云 / 搜韵网 基础设施 陈逸云 / 搜韵网 摘 要:从古籍文本中自动提取时间类实体信息,对知识图谱的建设及应用有重要价值。古代纪时方式,张衍田在《中国古代纪时考》一书中已言之甚详。然而,要转化成技术,仍会有很多困难。一是日期样式灵活多变,且同位语很多;二是日期常因上下文而从简,以至于若非结合上下文所述及的人物或历史背景,没法推断确切时间;三是对于区分度不高的纪时词汇,有消歧的困难;四是标签化结果需要得到

文图学与人工智能生成诗*

衣若芬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摘 要:自1950年代以来,科学家开发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有飞跃式的进展。人工智能不但能协助或替代人的四肢,进行体力劳动,还类比人脑,生成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文图学”重视图像对认知判断和行动的影响,和人工智能生成艺术的原理相近。文章以微软少女小冰为例,用文图学的观点拆解小冰生成诗的过程,并置传为北宋徽宗所绘《蜡梅山禽图》,思

作为社会铭刻的数字记忆

吴静 / 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摘 要: 按照记忆媒介形式和记忆内容的不同,人类记忆的迭代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前记录时代、非文字记录时代、文字记忆时代、影像记忆时代、数字记忆时代。对于数字记忆的讨论,必须超越中性工具论的层面,进入到批判性的视野。数字记忆将复杂的人类社会匀质化为单一的数据系统,赋有意义的数字记忆都是被特定算法结构捕获和抓取的,或者是通过对数据库进行关键词搜索而获得的碎片。数字记忆的局限性与数据的永久存

当数字人文遇到个人生命史

——浅谈数字人文的局限 成一农 / 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 摘 要:“个人生命史”的研究涉及到对“弱者”生命历程的描述,以及对他(她)们所思、所想和所感的阐述,即对其“同情之理解”。虽然数字人文在描述这些“弱者”生命历程时能提供极大的帮助,甚至可以有助于研究者就各种角度对他(她)们“同情之理解”,但由于研究者无法真正地“同情之理解”,因此在这一层意义上,数字人文依然只能有助于对“史实”的归纳、分析和解释。不仅如此,即

系列笔谈之三: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 张晓虹(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中国历史地理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我主要介绍一下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中国历史地理信息平台”的建设和使用情况,这个平台的建设是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和哈佛大学研发的“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的研发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要先介绍一下该系统的研发过程。该项目组中方负责人是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老师,美方的项目负责人是哈佛大学著名汉学家包弼德先生

提示:本站使用最低限度cookies来确保基础功能实现。 View more
同意
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