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文

数字人文视域的古典文学研究回顾

作者:毛建军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 古典文学与文献   毛建军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 摘 要:信息技术辅助古典文学研究已在文献计量分析、计算机辅助唐宋诗词研究、GIS技术与古典文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成熟的应用和实践。随着数字人文的快速发展,古籍数字人文平台也被广泛运用到古典文学研究之中。古籍数字人文平台利用文本挖掘、社会网络分析、数据可视化、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等功能

古籍文献中纪时实体信息的提取方法及实现研究

作者: 陈逸云 / 搜韵网 基础设施 陈逸云 / 搜韵网 摘 要:从古籍文本中自动提取时间类实体信息,对知识图谱的建设及应用有重要价值。古代纪时方式,张衍田在《中国古代纪时考》一书中已言之甚详。然而,要转化成技术,仍会有很多困难。一是日期样式灵活多变,且同位语很多;二是日期常因上下文而从简,以至于若非结合上下文所述及的人物或历史背景,没法推断确切时间;三是对于区分度不高的纪时词汇,有消歧的困难;四是标签化结果需要得到

文图学与人工智能生成诗*

衣若芬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摘 要:自1950年代以来,科学家开发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有飞跃式的进展。人工智能不但能协助或替代人的四肢,进行体力劳动,还类比人脑,生成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文图学”重视图像对认知判断和行动的影响,和人工智能生成艺术的原理相近。文章以微软少女小冰为例,用文图学的观点拆解小冰生成诗的过程,并置传为北宋徽宗所绘《蜡梅山禽图》,思

作为社会铭刻的数字记忆

吴静 / 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摘 要: 按照记忆媒介形式和记忆内容的不同,人类记忆的迭代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前记录时代、非文字记录时代、文字记忆时代、影像记忆时代、数字记忆时代。对于数字记忆的讨论,必须超越中性工具论的层面,进入到批判性的视野。数字记忆将复杂的人类社会匀质化为单一的数据系统,赋有意义的数字记忆都是被特定算法结构捕获和抓取的,或者是通过对数据库进行关键词搜索而获得的碎片。数字记忆的局限性与数据的永久存

当数字人文遇到个人生命史

——浅谈数字人文的局限 成一农 / 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 摘 要:“个人生命史”的研究涉及到对“弱者”生命历程的描述,以及对他(她)们所思、所想和所感的阐述,即对其“同情之理解”。虽然数字人文在描述这些“弱者”生命历程时能提供极大的帮助,甚至可以有助于研究者就各种角度对他(她)们“同情之理解”,但由于研究者无法真正地“同情之理解”,因此在这一层意义上,数字人文依然只能有助于对“史实”的归纳、分析和解释。不仅如此,即

系列笔谈之三: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 张晓虹(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中国历史地理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我主要介绍一下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中国历史地理信息平台”的建设和使用情况,这个平台的建设是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和哈佛大学研发的“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的研发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要先介绍一下该系统的研发过程。该项目组中方负责人是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老师,美方的项目负责人是哈佛大学著名汉学家包弼德先生

系列笔谈之二:古籍数字化平台的建设

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 徐永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从传统古籍数据平台到智能古籍大数据平台 这几年,我主要从事结构化数据的建设工作,主要涉及“学术地图发布平台”及“智慧古籍平台”的建设。因此,下面主要介绍我对于从传统古籍数据平台到智能古籍平台转变的认识以及一些个人的试验性工作。 第一点,古代文献的价值。做事情要师出有名,做智能的古籍大数据研究必须对古代文献的价值有所认识。我将古代文献的价值概括为三个方面:认识价值、

系列笔谈之一:智能时代古典文献学的机遇与挑战

编者按: 古籍传承保护是人文社科研究的重要领域,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古籍传承保护与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注入了新活力。为集中探讨智能信息环境下古典文献领域的新技术、新工具和新平台,古典文献研究新方向,古典文献教学新变化,古籍整理出版新趋势,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主办了“古籍智能信息处理”(以下简称“古籍智能”)系列研讨会,并在腾讯会议等平台同步直播,平均在线参加人数超

按图能否索骥——关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一点思考

李惠 /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摘 要:社会网络分析是整合了社会网络理论、方法和应用的一种范式,已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领域得到广泛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观察网络内部个体或群体的重要关系与行为模式,探索网络全局的组织架构和演变规律。文章从网络研究中常见的无标度现象、中心性度量和社区发现这三个问题入手,研讨具体实施中的注意事项,探究可行的解决路径,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

提示:本站使用最低限度cookies来确保基础功能实现。 View more
同意
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