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笔谈之五:古籍专题资源库的建设
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 包平(南京农业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方志物产知识库实践与思考 我先从三个小问题谈起。 第一,我们常说中国地大物博,“地有多大”能够精准测量出来,但是“物有多博”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数字。随着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尤其是微生物的演化,很多物种是难以被精确计量的。但是,对于肉眼能够观察到的物种,我们能否获得一个相对准确的数字,以及是否能够从历史文献的角度为物种的演变和消长提供一定的线索呢? 第二,“一
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 包平(南京农业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方志物产知识库实践与思考 我先从三个小问题谈起。 第一,我们常说中国地大物博,“地有多大”能够精准测量出来,但是“物有多博”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数字。随着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尤其是微生物的演化,很多物种是难以被精确计量的。但是,对于肉眼能够观察到的物种,我们能否获得一个相对准确的数字,以及是否能够从历史文献的角度为物种的演变和消长提供一定的线索呢? 第二,“一
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 张晓虹(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中国历史地理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我主要介绍一下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中国历史地理信息平台”的建设和使用情况,这个平台的建设是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和哈佛大学研发的“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的研发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要先介绍一下该系统的研发过程。该项目组中方负责人是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老师,美方的项目负责人是哈佛大学著名汉学家包弼德先生
编者按: 古籍传承保护是人文社科研究的重要领域,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古籍传承保护与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注入了新活力。为集中探讨智能信息环境下古典文献领域的新技术、新工具和新平台,古典文献研究新方向,古典文献教学新变化,古籍整理出版新趋势,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主办了“古籍智能信息处理”(以下简称“古籍智能”)系列研讨会,并在腾讯会议等平台同步直播,平均在线参加人数超